腳印飛舞提示您:看後求收藏(萬書網www.wanshutxt.com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
太史公大人啊,讀完那些關於提升教育官員地位的歷史記載,我真是忍不住要感慨幾句!哎呀,你説這世道啊,真是變了又變!想當年周朝衰落,那《關雎》就火得一塌糊塗;周幽王和周厲王這倆哥們兒把朝政搞得一塌糊塗,禮樂制度也亂套了,諸侯們就像脱繮的野馬,誰拳頭大誰説了算。 這時候孔子老人家看不下去了,他覺得王道衰微、邪道盛行,於是開始整理《詩經》《尚書》,想要恢復禮樂制度。老人家去齊國聽了《韶》樂,結果三個月都不想吃肉了,那音樂實在太美妙了!從衞國回到魯國後,老人家就開始整理音樂,讓《雅》和《頌》各歸其位。可惜啊,那時候社會太亂,孔子的學問根本沒人用,老人家東奔西走找了七十多個君主,愣是沒人願意搭理他。老人家就説:“哎,要是有人用我,我一個月就能讓國家煥然一新!”結果後來老人家去打獵,捉到一隻麒麟,還感慨説:“我的學問沒用了啊!”於是他就寫了《春秋》,用歷史來記錄那些王法,話説得含蓄但意義深遠,後世學者都紛紛學習。 孔子去世後,他的弟子們就各奔東西了。有的成了大國的師傅、卿相,有的就在小國裏教士大夫,還有的乾脆隱居不出。就像子路去了衞國,子張去了陳國,澹台子羽去了楚國,子夏在西河講學,子貢最後留在了齊國。這些弟子們啊,就像種子一樣撒向了全國各地,傳播孔子的學問。 不過啊,到了秦朝末年,秦始皇那哥們兒一把火把書都燒了,術士們也都被坑殺了,儒學就徹底沒落了。後來陳勝起義,魯國的儒生們就帶着孔子的禮器去投奔陳勝。孔甲還成了陳勝的博士,最後跟陳勝一起死了。你説這陳勝啊,一個平民起義,帶着一幫烏合之眾,短短几個月就稱王了,但不到半年就滅亡了。這事兒説起來也沒啥大不了的,但那些儒生們卻帶着孔子的禮器去投奔他,這是為啥呢?還不是因為秦朝燒了他們的書,他們心裏有氣,就跑到陳勝那兒去發泄了。唉,這世道啊,真是讓人哭笑不得! 哈哈哈,話説咱們高皇帝劉邦滅了項羽之後,揮師圍了魯國,可你猜怎麼着?魯國的那些儒生們還在那兒搖頭晃腦地講課、習禮樂,那絃歌之聲此起彼伏,簡直就像開了演唱會似的!這不就是聖人留下的傳統嘛,可見這魯國真是個熱愛禮樂的國度啊!想當初孔子老人家在陳國的時候,就曾經説過:“我要回家啊,回家啊!我那些弟子們雖然有點狂放不羈,但都有真才實學,就是不知道怎麼用他們。”這齊魯之地啊,對於文學這事兒,自古以來就是他們的天性,彷彿骨子裏就流淌着文化的血液。 等到漢朝興起,那些儒生們終於有機會研究他們的經典了,開始講解那些大射鄉飲的禮儀。叔孫通這個哥們兒,搞了一套漢朝的禮儀制度,還當上了太常,他那些弟子們也都跟着沾光,成了朝廷的棟樑之才。那時候雖然還有戰爭,但人們已經開始重視教育了。不過啊,孝惠帝和呂后時期,朝廷裏的公卿都是武將出身,對儒學並不感冒。到了孝文帝時期,雖然開始用儒生,但孝文帝本人更喜歡法家的東西。再到孝景帝時期,又不任用儒者,而竇太后又偏愛黃老之術。所以那些博士們雖然都有官職,但也沒啥實際權力。 不過啊,等到咱們現在這位皇上即位後,事情就變了!趙綰、王臧這些明儒學的大咖們,皇上也很欣賞他們,於是就開始招攬那些有才有德的文學之士。從那以後啊,魯國有申培公講詩,齊國有轅固生講詩,燕國有韓太傅講詩。濟南的伏生講尚書,魯國的高堂生講禮,菑川的田生講易,齊魯的胡毋生和趙國的董仲舒講春秋。等到竇太后去世後,武安侯田蚡當了丞相,他老人家可是個文化人,不喜歡黃老、刑名這些玩意兒,直接搞了個文學大派對,招了幾百個儒生。公孫弘這個哥們兒更厲害,他以布衣之身講春秋,最後竟然成了天子的三公,還被封為平津侯。這下子,天下的學士們都紛紛效仿,學習儒學成了風尚! 公孫弘這哥們兒當了學官,一看這世道學術氛圍稀薄得跟個清湯寡水似的,就坐不住了,立馬給皇上上書説:“丞相和御史都傳話了,皇上有旨説‘聽説要以禮來引導百姓,用音樂來薰陶他們。婚姻這事兒,可是人生大事啊!現在禮廢了,樂也崩了,朕看着都心疼。所以得招攬天下那些有才有德的大咖們,都讓他們來朝廷裏亮亮相。讓禮官們來勸學,講講學問,談談理想,振興一下禮樂制度,給天下人做個好榜樣。太常啊,你和博士們商量商量,咱們得在地方上推廣一下文化教育,多培養點人才啊’。” 公孫弘這貨繼續和太常臧、博士平等人商量:“聽説啊,夏朝的時候,鄉里有個叫‘校’的教育機構;殷朝的時候呢,叫‘序’;到了周朝,就變成了‘庠’。那時候啊,做好事兒的,朝廷就表彰他;做壞事兒的,就給他點顏色瞧瞧。所以啊,要想教化百姓,得從京城開始,然後由內而外,逐步推廣。現在皇上您這麼英明,咱們得趁這個機會,勸學修禮,推崇文化,培養賢才,這樣才能引領四方,走向太平盛世啊!,! “不過啊,現在政教還沒那麼完善,咱們就先把現有的教育機構給利用起來吧。給博士官們安排五十個弟子,免除他們的徭役。太常你呢,就挑那些年滿十八、相貌堂堂的年輕人,補到博士弟子裏面。各郡國縣道邑里,如果有那些愛好文學、尊敬長輩、遵守政教、和鄉親們關係融洽的,就讓當地的官員上報給太守,太守覺得合適的,就送到太常那兒去,讓他們像博士弟子那樣學習。每年都得考試,能通過一科的,就補到文學掌故的缺;表現特別好的,可以當郎中,太常得把他們的名字記下來上報。要是遇到那種超級天才,趕緊把名字報上來。那些不學習的、學不進去的,統統給開除了,不合格的還得受罰。 “另外啊,我這還有個建議,就是把那些熟讀經典、通曉古今的官員,提拔到更重要的位置上去。比如秩比二百石以上的,還有那些通過一科的百石官員,都可以補到左右內史、大行卒史這些職位上;秩比百石以下的,就補到郡太守卒史去。每個職位都安排兩個人,邊郡的話就安排一個。先用那些背得多的,不夠的話再選掌故補中二千石的屬官,文學掌故補郡屬官,把人員給配齊。這事兒啊,得趕緊寫入法令裏。” 皇上聽了公孫弘的建議,大手一揮:“好,就這麼辦!”從那以後啊,朝廷裏的公卿大夫士吏們,就都是一羣有文化有學識的人了,那場面啊,簡直就像開了個學術大會似的,熱鬧得很! 這位申公啊,是咱們魯國的大咖。想當年高祖路過魯國,申公就帶着他的弟子們去拜見高祖,這可是個歷史性的會面啊!到了呂太后那會兒,申公跑到長安遊學,還跟劉郢拜了同一個老師。後來劉郢成了楚王,就請申公去給他兒子戊當老師。可這戊小子啊,就是不愛學習,還跟申公不對付。等劉郢死後,戊繼位成了楚王,直接把申公給軟禁了。申公覺得這也太丟人了,就回了魯國,躲在家裏教書,終身不出門,連客人都不見,除非皇帝召喚才出來露個臉。不過呢,他的學問可是吸引了不少人,從遠方來的弟子就有一百多人。申公就專門教《詩經》,沒有註釋的部分就直接跳過,這可是真正的“乾貨”教學啊! 蘭陵的王臧跟申公學過《詩經》,後來還給孝景帝當太子少傅,可惜後來辭職了。等到咱們現在這位皇上即位後,王臧就上書自薦當宿衞,一路升遷,一年內就當上了郎中令。還有位趙綰也曾經跟申公學過《詩經》,後來還當上了御史大夫。這趙綰和王臧啊,就向皇上提議建個明堂來朝見諸侯,可惜這事兒沒辦成,他們就推薦了自己的老師申公。於是皇上就派了使者,帶着禮物和豪車去請申公,申公就帶着兩個弟子來了。見了皇上後,皇上問申公治理國家的辦法,申公都八十多了,説話也直接:“治理國家啊,不在於説得多,而在於做得怎麼樣。”這時候皇上正迷戀文詞呢,聽了申公的話也沒説啥。不過既然請來了,就封申公為太中大夫,讓他住在魯國的公館裏,一起商量明堂的事。 可惜啊,這竇太后喜歡老子的學説,不喜歡儒學,就找了趙綰和王臧的茬兒,皇上也就把明堂的事兒給擱置了,還把趙綰和王臧給辦了,最後這倆人都自殺了。申公一看這形勢不對,也趕緊辭職回家,沒過幾年就去世了。 不過啊,申公的弟子們可都是人才啊,有十多個都當上了博士:孔安國後來當了臨淮太守,周霸當了膠西內史,夏寬當了城陽內史,碭魯賜當了東海太守,蘭陵繆生當了長沙內史,徐偃當了膠西中尉,鄒人闕門慶忌當了膠東內史。這些人當官都是廉潔奉公,好學不倦,深得百姓愛戴。申公的弟子們雖然各有特點,但他們的學問大多都源於申公,這可見申公的教學水平之高啊! 哈哈,説到這位清河王太傅轅固生,他可是咱們齊國的驕傲啊!這哥們兒在孝景帝時期,那可是以研究《詩經》出名的博士。有一回,他和黃生在景帝面前爭論,那場面簡直了! 黃生説:“哎,你們説説,商湯和周武王那倆哥們兒,他們可不是什麼受命於天的天命之子,簡直就是弒君篡位的反派啊!” 轅固生一聽,立馬反駁道:“此言差矣!想當初夏桀和商紂那兩個暴君搞得天下大亂,老百姓都盼着商湯和周武王來拯救蒼生。他們順應民心,誅殺了那兩個暴君,老百姓都歸心於他們,這怎麼能叫弒君呢?這可是民心所向啊!” 黃生又狡辯道:“哼,你這就是強詞奪理!就算桀紂再壞,他們也是君主,是老大!湯武再牛逼,也只是臣子,是小弟!小弟怎麼能隨便幹掉老大呢?這簡直就是造反啊!” 轅固生笑了笑,説:“那照你這麼説,咱們高祖劉邦取代秦朝,登上皇位,那也算是弒君了?” 景帝一聽,覺得這事兒越説越沒譜了,趕緊打圓場説:“好了好了,咱們就別糾結這個問題了。吃肉的時候不吃馬肝,也不代表就不知道肉的味道;研究學問的時候,不説商湯和周武王是受命於天,也不代表就是無知啊!”説完,這事兒就這麼算了。從那以後,學者們也就不敢再公開討論這種敏感話題了。小主,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,,後面更精彩! 後來啊,竇太后喜歡老子的學説,就把轅固生找來問他對老子的看法。轅固生直言不諱地説:“老子的學説啊,也就適合家庭內部用用。”竇太后一聽就怒了:“你這是在侮辱老子的學説嗎?”一生氣,就讓人把轅固生扔進豬圈裏,讓他去殺豬。 景帝知道了這事兒,覺得轅固生雖然直言不諱,但也沒犯什麼大罪,就給了他一把好刀,讓他去殺豬。結果這轅固生一刀就刺中了豬的心臟,那豬立馬就倒下了。竇太后見狀,也就無話可説了,這事兒就這麼過去了。 過了不久,景帝覺得轅固生這人挺正直的,就讓他去當清河王的太傅。不過呢,這老人家年紀也大了,後來因為生病就辭官了。 等到咱們這位皇上剛即位的時候,又想把轅固生請回來當官。可是那些只會拍馬屁的儒生們,都嫉妒轅固生的才華和正直,就在皇上面前説他年紀大了,不適合再當官了。那時候轅固生已經九十多歲了,皇上也就沒勉強他。 不過啊,這轅固生雖然退休了,但他的學問和影響力可沒減退。那時候在齊國研究《詩經》的學者,都是以轅固生的學説為正宗的。那些因為《詩經》而顯貴起來的齊國人,都是轅固生的弟子呢! 哈哈,這位韓生啊,可是咱們燕國的大佬級人物!在孝文帝那會兒,他就是博士了,後來到了景帝時期,更是榮升常山王太傅。這韓生可是個學霸,他深入研究《詩經》,搞出了內外傳好幾萬字,雖然説話風格跟齊魯那邊兒有點不太一樣,但核心思想可是一致的。後來啊,有個叫淮南賁生的哥們兒,就跟着韓生學習,從那以後,燕趙一帶研究《詩經》的,都得叫韓生一聲“祖師爺”。更厲害的是,韓生的孫子商,現在也是咱皇上的博士呢! 再説説這位伏生老哥,他可是濟南的學霸一枚!想當年,他還是秦朝的博士呢。孝文帝時期,皇上想找能研究《尚書》的人,結果找了半天,發現只有伏生能勝任。可惜啊,那時候伏生已經九十多歲了,走路都費勁,於是皇上就派了個叫朝錯的學霸去向他學習。這伏生老哥可是個有遠見的人,秦朝焚書那會兒,他就偷偷把書藏在牆壁裏。後來戰亂頻繁,他流亡各地,但始終沒忘了那些寶貝書。漢朝安定後,他找回那些書,可惜丟了幾十篇,只剩下二十九篇了。不過沒關係,他就用這二十九篇在齊魯之間教學,培養了一大批研究《尚書》的人才。 伏生老哥教了兩個得意門生,一個是濟南的張生,另一個是歐陽生。歐陽生又教了個叫兒寬的學霸。這兒寬啊,真是個學霸中的戰鬥機!他精通《尚書》,因為文學造詣高,被郡裏推薦去當博士。他跟着孔安國學習,雖然家裏窮得叮噹響,但他勤奮好學,經常幫同學們幹活兒,還利用空閒時間打工賺錢,勉強維持生計。他走到哪裏都帶着經書,一有空就拿出來讀。後來因為成績優異,被提拔為廷尉史。那時候張湯剛開始學習法律,就請兒寬當助手,專門處理疑難案件。兒寬為人温和善良,廉潔智慧,自己要求嚴格,還擅長寫奏章。雖然他口才一般,但張湯特別欣賞他,經常誇他。張湯當上御史大夫後,就把兒寬推薦給皇上。皇上見了兒寬也很喜歡。張湯死後六年,兒寬就當上了御史大夫。他在三公的位置上待了九年,因為性格温和、善於迎合皇上而得以長久任職,但也沒啥大的建樹,沒給皇上提啥建設性意見。在官場上,他的下屬也不太尊重他,覺得他沒啥能力。張生後來也當了博士。而伏生的孫子雖然被徵召來研究《尚書》,但也沒啥成就。 從那以後啊,魯國的周霸、孔安國,還有雒陽的賈嘉等人,都成了研究《尚書》的高手。特別是孔安國,他們家還有古文的《尚書》呢!他用現在的文字去解讀古文,結果家族因此興旺起來。還找到了十多篇失傳的《尚書》,這樣一來,《尚書》的內容就更豐富了。 話説啊,在咱們這片文化繁榮的大地上,學者們可都是禮的忠實擁躉,但要説到誰最懂禮,那還得數魯國的高堂生大佬!要知道,從孔子那時候開始,禮的經典就不全了,再加上秦朝那幫傢伙一把火把書給燒了,書就更少了。現在咱們手裏頭就只有這本《士禮》,高堂生大佬可是能娓娓道來哦! 再説説魯國的徐生,這傢伙可是個“容”術高手!啥是“容”術呢?簡單來説就是禮儀中的儀態啦。孝文帝那會兒,徐生就因為“容”術出眾,被任命為禮官大夫。他的子孫後代也都繼承了這門手藝,比如他的孫子徐延和徐襄。徐襄啊,天生就是個“容”術天才,可惜就是對禮經一竅不通;徐延雖然懂點,但也不算精通。不過呢,徐襄就憑這“容”術,一路升官發財,最後做到了廣陵內史。徐延和徐家的弟子們,像公户滿意、桓生、單次這些,也都當過漢禮官大夫。另外啊,還有個瑕丘的蕭奮,也因為精通禮儀,當上了淮陽太守。從那以後啊,要説到“容”術,那就得提徐家!,! 説到這,就不得不提咱們的《易經》了。這《易經》啊,可是從魯國的商瞿那裏傳下來的,他可是孔子的學生哦!孔子去世後,商瞿就開始傳《易》,一直傳了六代,傳到了齊國的田何手裏。這田何啊,字子莊,漢朝建立後,他就開始傳授《易經》了。他的學生王同子仲,又把《易經》傳給了菑川的楊何。這楊何啊,因為精通《易經》,在元光元年被朝廷徵召,最後官至中大夫。還有齊國的即墨成,用《易經》的智慧一路升到了城陽相。廣川的孟但,也因為《易經》當上了太子門大夫。魯國的周霸、莒國的衡胡、臨菑的主父偃,這些人都因為《易經》而升官發財,做到了二千石的高位。不過啊,説到底,要説到《易經》的源頭,還是得回到楊何家去! 董仲舒啊,這位廣川的大佬,他專研《春秋》,在孝景帝時期就當上了博士。他講課的時候,那可是下帷講誦,學生們按照先來後到的順序互相傳授學業,有時候甚至都見不到他的廬山真面目。聽説董仲舒為了研究,三年都沒去過自家後花園,這專注力可不是蓋的!他的一舉一動,都合乎禮儀,學子們都把他當作楷模。 等到咱們這位皇上即位,董仲舒就成了江都相。他根據《春秋》裏記載的災異變化,來推算陰陽的錯行,想要祈雨就關閉陽氣,放開陰氣,想止雨就反過來操作。這招在一個國家裏試了一次又一次,回回都靈驗得不得了。可惜啊,後來他被貶為中大夫,就待在家裏寫起了《災異之記》。那時候遼東高廟發生了火災,主父偃這貨看董仲舒不順眼,就把他的書拿去給皇上看了。皇上一看,發現書裏有諷刺朝政的內容,就把董仲舒給抓了。董仲舒的弟子呂步舒這貨,居然連自己老師的書都看不懂,還覺得老師的書很蠢。結果董仲舒差點就被判死刑了,好在皇上最後赦免了他。從此以後,董仲舒就再也不敢提災異的事情了。 董仲舒這個人啊,廉潔正直。那時候漢朝正在四處征戰,公孫弘雖然也研究《春秋》,但水平遠不如董仲舒。可公孫弘這貨會拍馬屁啊,所以官位一路飆升,最後都成了公卿。董仲舒看公孫弘不爽,覺得他就是個小人。公孫弘也看董仲舒不順眼,就跟皇上説:“就讓董仲舒去當膠西王的相吧!”膠西王知道董仲舒是有才華的人,也對他很客氣。但董仲舒怕久了會惹禍上身,就趕緊辭職回家了。直到他去世,都沒怎麼置辦產業,一門心思撲在修學着書上。所以從漢朝興起到第五代皇帝,只有董仲舒是真正精通《春秋》的,他傳承的是公羊氏的學説。 再來説説胡毋生,這位齊國的博士,年紀大了就回家教書了。在齊國研究《春秋》的人,很多都是胡毋生的學生,連公孫弘也受過他的影響。 還有瑕丘的江生,他研究的是《穀梁春秋》。公孫弘掌權後,曾經想把各種學説集合起來對比研究,但最後還是用了董仲舒的學説。 董仲舒的弟子們也都很有出息啊,像蘭陵的褚大、廣川的殷忠、温縣的呂步舒等等。褚大後來當上了梁相,呂步舒也升到了長史的位置,還持節出使淮南處理案件。他在諸侯國裏獨斷專行,不向上彙報,但都是用《春秋》的義理來處理的,皇上也都很認可他。董仲舒的弟子們中,當上命大夫的也有不少;當上郎官、謁者、掌故的更是數以百計。而且啊,董仲舒的兒子和孫子也都因為學問做得好而當了大官。 最後啊,咱們來説説孔家。孔家衰落了之後啊,經書就亂得一塌糊塗了。研究各種學問的人開始多了起來,這都是從漢朝開始的。朝廷還設立了專門的官職來管理這些事情呢。就像曲台(古代的一種宮殿名)的壞壁裏藏着的書一樣珍貴啊!這些學問就像雲霧一樣四處傳播開來。為了興化致理(推動社會進步和治理國家),大家都貢獻出了自己的智慧和才能啊!:()還是那本史記,挺好讀

其它小説推薦閲讀 More+
嬌氣美人兒在六零

嬌氣美人兒在六零

花月春
[冷麪老幹部悶騷廠長嬌氣包美人兒] 一覺醒來,嬌氣包顧嘉怡發現自己竟然就穿越到了六十年代,好不容易高中畢業了能鬆口氣,結果又被爹媽弄到了製衣廠。 才進廠一天,她就哭着鬧着不去了。 她本就生得漂亮,圓臀玉腿細柳腰,眼波流轉間滿是風情,美得那叫一個鮮豔奪目。 父母疼姐姐愛的,還特地託關係給她找了個正式工,還是當地名氣僅次於鋼廠、紡織廠的製衣廠。 就因為幹活的時候不小心扎着手了,回到家怎麼哄也不肯回廠
其它 完結 48萬字
我推的反派他好愛演

我推的反派他好愛演

弭九
缺愛黏人綠茶精男主x弱小無助但會演女主 柳棄予玩了十年《墨域》, 從沒想過竟然真有置身於這個世界的一天。 建築、勢力、甚至時興的桂花糕,柳棄予都瞭如指掌 只是這本最熟悉的宗門,怎麼哪裏都不太對的樣子… 成日投壺逛花樓的醉鬼師尊,如今是風光霽月大師兄 常年龜縮山洞不見人影的毒娘子,只是愛撒嬌的師妹 而故事裏戰死的師祖,叛出師門的二師姐,反派陣營的蛟龍太子,你們又怎麼會在這裏?? 柳棄予:...究竟
其它 連載 4萬字
假想情人

假想情人

秦三見
:《假想情人》作者:秦三見【完結+番外】文案:當紅小生和過氣天王一起上了同性明星假想戀愛節目。同性明星假想戀愛節目重要提醒:1.在拍攝期間就算想一拳打死對方也要控制自己2.
其它 完結 33萬字
(進擊的巨人)遲鈍的境界

(進擊的巨人)遲鈍的境界

天洛水
:少年漫 幻想空間 主角:艾倫,三笠,利威爾 ┃ 配角:阿明讓利威爾班成員 ┃ 其它:進擊的巨人 關於動畫《進擊的巨人》的同人 主三艾/利艾 劇情介紹一句話:所謂某些人到底遲鈍到什麼境界? 又名《遲鈍少年艾倫.耶格爾在腹黑三爺和暴力兵長之間的極限生存錄》 被原著虐太狠了受不了了所以必須走歡樂温馨風格。
其它 完結 6萬字
雙後gl

雙後gl

明也
雙後,一山不容二虎,一個皇宮,怎麼能有兩個皇后?
其它 完結 70萬字
愛嶼

愛嶼

雨也
他們在未來實限相遇,靈魂的共鳴,還是無聲的悲劇? 在世界末日時代,研究中心科研人員z愛上了Al人c,他們之間產生了情感,無關乎於性,他們是靈魂上契合的伴侶,跟他們互相的情感是矛盾的,複雜,交縱在一起…… 放心放心,刀子不會太多(畫大餅的作者
其它 連載 4萬字